张季超

广州大学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结构工程(硕士生)、岩土工程(博士生、硕士生)
研究方向:地基处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结构工程加固、绿色建筑
基本信息:张季超,男,汉族,河南郑州人,1956年10月生,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育背景:1982年1月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1974年4月至1978年1月在河南省正阳县吕河公社新寺大队下乡,任知青组长;1982年2月至1985年7月在化工部长沙化学矿山设计研究院工作,助理工程师,曾任长化院驻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钾肥厂设计代表;1985年8月至1997年1月,在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任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转评高级工程师,先后任化工部基础工程研究检测中心主任、郑州工学院结构试验室主任、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1997年2月调入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土木工程系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被评聘为博士后合作指导导师。曾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现任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杂志编委,参加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基础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编写,主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标准》的编写。2008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2012年被评为"广州市杰出专家",2012年广州市劳动模范。
主讲课程:主讲"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事故处理"、" 地基处理" 等本科生课程,"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结构加固理论与技术"等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基础工程"等博士研究生课程。指导过硕士研究生36名,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1名、博士后1名。
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近百项各级各类科研、科技开发项目及重点工程,其中国家级重点工程4 项,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16项,推动了建筑隔震新技术首次在国内外的巨型钢结构中使用,完善了饱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和巨型钢结构绿色建造技术,推进了重大工程项目低碳节能的发展,开展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技术创新,取得了多项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近5年来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以及运营保障制度研究》、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耐久性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科技平台建设专项)《绿色建筑与新型建材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等纵向科研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学报》、《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1篇,其中EI、ISTP收录31篇;主编专著10余本,近年来的专著有:《广东科学中心建设科技创新》(科学出版社,2011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管理机制及运营保障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基础工程测试技术与案例分析》(科学出版社,2012年)、《新编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科学出版社,2014年)、《广东科学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筑篇》(科学出版社,2008年)等;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5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主持的科研成果《广东科学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创新实践》获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隔震减振新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应用与研究》获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科学中心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大型科技场馆土木建筑工程灾害防护研究应用》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减震隔震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创新实践》获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光纤维健康诊断技术在重大工程结构中的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排4)获2013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主要教学成果:主编教材25本,光盘2套,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包括本科生教材《新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科学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规划教材)、《新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筑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十一五"规划教材)、《土木工程事故处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地基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等。主持的教学成果《产学研结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建设》2013年获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加强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006年获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人才》2000年获广州市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研究》2004年获广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获广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加强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006年获广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创新实验》2010年获广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广州大学教学名师",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联系电话:13342884413
电子邮件:zhangjichao1956@126.com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