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女,广东东莞人,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成员,广州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成员。
二、学习经历
1982—1986 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6—1989 在广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就读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研究生;1989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989—2000 在广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
2000—现在 在广州大学工作。
四、教学经历
1.主讲的课程主要有:《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课程开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广州市高校第二批精品课程);《班级教育管理》(广州大学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技能与训练》(本科生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本科生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概论》(本科生课程);《教育评价学》(本科生课程);《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本科生课程);《学前卫生学》(本科生课程)。
2.曾承担广州市全员培训网络课程“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
3.承担历届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4.担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以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学位论文指导、教学实习指导等各种培养工作,已经有多届毕业生。
五、研究领域与成就
研究领域主要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及积极互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
2.主持,中小学社会学科综合课程建设的研究,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3.主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策略与模式研究之子项目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4.主持,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广州大学2008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重点项目;
5.参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
6.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
7.参与,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个案,广州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2011年,排名第三。
(二)主要研究成果
1.关于普通高中综合文科教材编写的思考——以〈当代中国社会〉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2.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课程研究,2004(3);
3.广州市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导刊,2006(1);
4.大学生眼中的高校师德——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
5.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核心概念解读.西北师大学报,2008(2);
6.参编,大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2003年第2版;
7.参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1版,2003年第2版;
8.参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参编,中小学教育与教师,广东人民出版2003年版;
10.参编,2004教育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副主编,教育学纲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六、获奖情况
1.荣获2005年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荣获2008-2009学年广州大学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称号;
3.荣获2008-2009学年度“广州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称号;
4.荣获广州大学2009-2010学年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5.荣获2006-2010年度广东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荣获2011年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7.荣获2011-2012学年度“广州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称号;
8.参编张人杰主编《中小学教育与教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获广州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获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届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9.参编黄甫全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05年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