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刚

教授

广州大学

宋 刚,博士,教授,1974年7月生。1999年7月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2004年7月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200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5年1月聘为副研究员。2005年7月至今在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3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6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环境放射性(氡)和室内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包括:铀矿、稀土矿和核电站环境辐射污染与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挥发有机物、氡、可吸入颗粒物等)与健康。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能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与植物示踪及修复机理研究”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5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创新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十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等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和ISTP)收录20余篇。主要承担《环境监测》、《环境化学》、《辐射与人体健康》、《环境放射化学》和《放射性污染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
教学研究情况:
1、水质监测,广州大学2013年示范性实验建设项目, 2013.3-2015.3,项目负责人
2、《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7-2017.7,项目负责人
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广州大学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014.12-2016.6,项目负责人
4、广州大学—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15.5-2018.5,项目负责人

教研论著:
1、宋刚, 陈迪云, 陈穗玲, 孙慧, 曹小安. 水质监测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和改革[A]. 第九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大连,2014.11
2、宋刚, 李锦文, 王筱虹, 孙慧, 曹小安. 水质监测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3、邓红梅, 陈永亨, 宋刚, 张平.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9, 37 (5): 90-92
4、宋刚,冯颖思,富英杰,陈永亨.加强非核类专业大学生核通识教育的重要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6
5、宋刚.开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核通识教育的重要性[A].第六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11.10
6、王津,刘娟,宋刚,邓红梅,陈永亨.问题与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化学》中的统一实践[J].广州化工, 2014, 42(16): 151- 152

教学奖励:
1.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教材),广州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州大学,2014
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花岗岩型铀尾矿区优势植物五节芒对铀和镭的响应(413731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0101-20171231
2 广东省温泉水氡浓度对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40502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060101-20081231
3 核能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与植物示踪及修复机理研究(409307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00101-20131231
4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与华南中生代地壳伸展(40573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60101-20081231
5 广东省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厅,20130101-20151231
6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辐射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广东省地质调查院,20070901-20090531
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部分生物样品天然放射性核素测试,广东省地质调查院,20080601-20091231
8 广东省水环境现状调查,广东省科技厅,20080101-20081231
9 基于甘蔗渣的生物过滤VOCs去除动力学研究(730164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01-20091231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