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1、本课程的地位:《生死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加深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作用:促进对死亡真相的了解,积极探讨生命的意义,以进取的人生态度树待人生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3、任务: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生死观,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培养。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1、提升对死亡问题的理性自觉,夯实个体自身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修养。
学习要求
1、通过教与学,系统地了解生与死的辩证法,了解死亡的本质与意义,了解生命的神圣与品质;
2、理解与死亡有关的哲学、文化与历史等相关知识;
3、掌握在实际和人生实践层面上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处理死亡事件等。
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由线上成绩、线下成绩组成。
期末综合成绩= 线上成绩 * 80% + 线下成绩 * 20%
线上成绩:课件浏览、客观练习、主观练习、课内讨论
【课件浏览】——考核大家是否观看视频和文档,漏看将扣分
【客观练习】——主要考核点,随章节内容一起发布,以帮助大家回顾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提交后系统自动给出评分。考核大家对于章节的掌握情况,提交截止一般为发布后一周。
【主观练习】——主要考核点,随章节内容一起发布,考核大家对于章节的掌握情况。
采用同学之间互评、教学团队处理申述和最终判定的形式进行。
提交截止一般为发布后一周、互相评阅截止一般为发布后两周、申述截止一般为发布后三周。一般需批改3-6份作业以上,并得到3-5位同学的批改。批阅过程、批阅质量均对最终互评题得分产生影响。
【课内讨论】——鼓励同学对主讲团队发起的议题进行讨论。大家参与讨论的情况(发帖、回帖、提问等)将被记录下来,作为评分依据。
线上成绩各部分所占比重: 线上成绩=课件浏览 * 60% + 客观练习 * 10% + 主观练习*10% + 课内讨论 * 20%
线下成绩:
考核方式:翻转课堂
具体日期/另行通知
翻转课堂说明:
根据课程实际运行情况,教学运行团队将组织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教师将发布翻转课堂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可以在线报名参加。协助教学运行团队组织、参与、课堂表现优异的部分学员,可获适当加分。
教材教参
教材:《现代生死学导论》,胡宜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参考书:1、《死亡的脸》[美]舍温•努兰/著,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2、《生死之间》黄应全/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3、《寻求人生的真谛——生死问题的探索》郑晓江/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4、《生与死——现代困境的挑战》[美]波伊曼/著,广州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