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来,就如何使人——机器——环境协调统一,达到降低操作强度,减轻精神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已经成为人们设计时最关心问题。该课程最早设置在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的生理机能与活动空间、接触物体的关系,发展至今日人机工程学所涉及知识面更加广泛,已经被众多领域所重视和应用。
本课程分为理论、图片的形式讲解,人机现象观察和人机工程学运用三大进程相结合,通过学生的人机调研,期间组织几次课堂研讨会,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对常见产品存在的人机问题的分析与认识,并就改进意见与基本方案接受同学的质询、提问以此加深印象。最后从解决人机问题的角度出发布置设计课题。
本课程既吸收了美国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基于人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框架,又吸收了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基于生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采用了宏观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同时,引用了大量的设计案例和研究案例作为理论的支持和补充,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念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与人机工程学教学相关的案例题材,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课程的部分内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一,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与应用方法;
第二,掌握分析人的动作、姿态、机能与产品设计的关系的方法;
第三,掌握分析人的心理、身体机能与活动空间的关系的方法;
第四,掌握分析人机与产品使用环境的关系的方法;
第五,研究上述各种分析的再设计问题。通过学习进而能够灵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
学习要求
第一,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发展的历史,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培养掌握人机关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应用于具体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解决人与产品、人与环境、环境与产品三者之间关系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使用过程中人机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形式与功能相互和谐的设计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机工程学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通过人机工程学实验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能充分考虑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开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产品。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10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0%,课内讨论0%,练习允许30次全部重做。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教材: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机工程学》赵江洪教授主编,谭浩教授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
教学参考书: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5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5.
2. 赵江平,安全人机工程学(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7;
3. 何灿群,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