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一、原点与价值回归——对课程体系思考
“家”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 “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说明居住空间的品质与每个家庭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因此居住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一门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对社会元命题的解读也可能将本门课程的成果发展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家庭小社会,社会大家庭”,家居设计虽然规模一般不大,但同样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处理关于空间问题、技术问题、审美问题和伦理问题。因此居住空间设计又是一门以小见大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作为课程体系的原点,通过对所谓“入门”知识的学习,举一反三,为解决更复杂的空间设计做好铺垫,也可以作为研究社会伦理的有效实验平台,通过微观的对每个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直接认知或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海量的受众,用数据统计、数据挖据、数据分析的方式,对一个宏观对象进行整体认知。这也许是“家居空间”课程本源的价值的回归。
二、经世致用、开放共享——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教学内容应当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家居空间设计的兴趣点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能否能否迅速融贯先修的基础知识,完成项目任务,获得成就感。2)获得一门创业或就业的基本技能。3)通过项目实践、获得社会认同。
因此,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实际,运用项目实践的方式,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快速而开放获取信息的需求。在短短的2周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案例分享”,“设计工具”“设计流程”、“设计标准”“工作经验”、“材料技术”“产品信息”等知识性为主的信息,进行共享并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学习者的参与,职能部门的支持和与企业的密切协作,通过开放数据库的方式,逐年完善此项内容。
因此,教学内容的核心应当是如何引导、组织和管理学生或社会学习者,通过教学平台迅速便捷获取相关知识,遵循规范的设计流程,发挥自身的创造力,通过自我实现的方式,来完成具体实训项目为目的。其中,建构知识体系需要建立不断完善的数据系统和开放共享的交互机制,这是本门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个人或团队为完成具体项目所建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有能够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开放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互联网教学,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视频或音频学习如“设计流程”、“设计标准”。通过教学网站的“项目信息”获取课程作业信息。通过课程在线数据库获取关于“案例分享”,“设计工具”、“工作经验”、“材料技术”“产品信息”,运用在课程实操中。
线下课程主要以专业教师、企业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为导师,通过个人和小组的方式,参与虚拟或真实项目的实施。从而实现良好的互动。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上选择不同难度的家居设计项目,通过本课程平台联系客户进行实操或者是创业实践。也可以在本项目的实训基地,进行针对初级学习者的教学和带训工作,实现教学活动的提升和良性发展。
学习要求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与设计实践,使学生正确理解居住空间设计的相关基本概念,要求了解居住空间设计内容分类以及方法步骤,学生需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掌握居住空间的组织和界面处理方法、采光照明设计的方法、家具布置的方法,了解居住空间设计所需要了解的人体、空间、设施的基本尺度以及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运用空间功能、照明、色彩、家具等技巧综合表达空间的设计能力。
考核标准
[线上成绩]
[学习频率]:__30___%
[学习时长]:__50___%
[课内讨论]:__20___%
[综合成绩]
[线上成绩]:__30___%
[线下成绩]:__70___%
教材教参
书名:《居住空间设计》
作者:刘爽、陈雷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