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农产品及农资营销》课程是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现代农艺专业方向、生态农业专业方向、有机农业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它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与思想性。本课程以农产品及农资营销基本理论、制定营销4P策略、分析农资市场环境为主要内容,以道德修养为育人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丰富知识更要浸润精神更要提高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具备振兴农业及三农强国的爱国情怀。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知识上,学生具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熟悉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能把前导课程《作物生产技术》、《土壤肥料及应用》、《植物保护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与该课程应用相结合,掌握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活动各环节的基本决策方法,掌握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的一般策略。能力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信息收集和分析农产品、农资市场环境能力,具备市场机会识别和制定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方案能力;在操作上能根据设定的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目标制定农产品、农资营销整体活动的方案,能合理运用营销手段组织农产品、农资营销活动,实现营销目标。育人方面,以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为主要的内容,侧重点放在学生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将相关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推动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水平的同步提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农产品、农资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
2.能够熟练描述农产品、农资消费者需求的类型和购买行为分析基本知识。
3.能够熟练描述农产品、农资促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促销活动策划基本方法。
4.掌握农产品、农资售后服务基本技术和方法。
5.掌握农产品、农资整体产品的概念和产品组合优化的基本知识及策略。
6.熟悉农产品、农资分销渠道的类型和合理建立分销渠道的方法步骤,熟悉渠道策略。
7.能够熟练描述农产品、农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涵义和方法步骤。
8.熟练描述农产品、农资营销环境要素,掌握SWOT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快速熟悉所经营的农产品、农资产品以及相关企业、行业背景。
2.能分析影响农产品、农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并能针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各个阶段,采取适当的营销措施。
3.能对具体农产品、农资设计有效的产品促销方案。
4.能为农产品、农资企业优化产品组合,设计产品品牌策略。
5.能分析农产品、农资产品的渠道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设计和管理农资分销渠道。
6.能对具体农产品、农资的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
7.会分析指定农产品、农资的市场环境,进行综合的SWOT分析。
8.能对具体农产品、农资制定售后服务方案,提出正确处理一般的销售纠纷的措施。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具有敬业、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
3.具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4.具有合作协作和积极沟通的团队意识。
5.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7.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具备振兴农业及三农强国的爱国情怀。
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成绩根据学生上课学习纪律、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实验实训、实验实报告和期末考核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标准编号:C
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平时成绩(参与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小测验等):10%
技能成绩(实训报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课程论文、作品等):25%
学习纪律成绩:15%
期未考核(考查或考试)卷面成绩:50%
说 明:
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时数占课程总时数比例R或课程:30%<R≤50%的课程
说明:
1.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记载。
2.制订授课计划时,要根据实践教学时数比例,写明成绩评定执行标准。
3.实践教学时数比例R<10%的课程,技能考核成绩归入平时成绩的处理,执行A标准评定该课程成绩。
4.学生平时纪律成绩由考勤纪律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1)考勤纪律成绩10分。旷课1节扣减2分,迟到、早退1次扣0.5分;因私事请假1节扣减0.1分。累计扣完10分为止。无故缺课(含旷课)累计超过本门课程授课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参加该课程考核资格。
(2)课堂纪律成绩5分。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吃东西等行为,每1节次课扣0.25分,扰乱课堂秩序者,视情节轻重,每次可扣1—5分。累计扣完5分为止。
教材教参
1.教材:
黎金玲主编,《农产品及农资营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978-7-5655-2212-3。
2.参考书:
(1)薛全义主编,《农资市场营销(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B004T76TLO
(2)王福海主编,《农业推广》,中国农业出版社,978-7109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