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抱歉,您来晚了,本次开课已结束!
加入课程 23人 收藏
分享到

课程介绍

《心理学史》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1)西方心理学的科学与哲学起源;(2)心理学发展的理论与流派,主要介绍: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8大心理学流派;(3)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取向,主要介绍后现代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多元文化论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在介绍每个理论、流派或取向时,均主要介绍:(1)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背景,邻近学科背景(哲学、物理学、生理学、教育学、数学、医学等),心理学背景;(2)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其生平,思想发展等;(3)具体的心理学思想,包括研究对象、科学观、方法论、具体方法、理论框架及经典理论等;(4)评价,包括贡献与局限。

       《心理学史》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掌握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明辨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掌握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启示,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创新思维、理论思维与历史思维,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熏陶理论素养,提升学术品位;能从史学角度,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能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汲取营养,增强对心理学科的身份认同感,形成开放的学术研究态度与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心理学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
1、了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事实、相关背景、特点和主要研究成果,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2、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并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心理学的发展逻辑。
3、掌握各种心理学流派的思想体系、基本观点、研究内容及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心理学史中的经典研究方法、经典范例和相关的重要人物的见解、贡献等,加深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4、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与历史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创新能力。

考核标准

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70%

教材教参

1、叶浩生,心理学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杨文登,心理学史笔记,商务印书馆,2012
4、舒尔茨著,叶浩生、杨文登译,现代心理学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5、皮克伦著,杨文登、殷融、苏得权译,心理学之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6、叶浩生,杨文登编,西方心理学史,开明出版社,2012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