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切入,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逐次展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要求的分析探讨,教育和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依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它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他们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系统了解基本的人生价值、道德要求和重要的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基础。
考核标准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具体分为:主观努力 30分(考勤15 分、课堂表现15分),行为规范10分,实践教学20分,期末考试40分,上机考试。
教材教参
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主要参考书: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3、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4、许汝罗,王永亮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导读本(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5、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6、陈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