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抱歉,您来晚了,本次开课已结束!
加入课程 收藏
分享到

课程介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是建筑设计工作中普遍规律的总结与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了解作为综合学科的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初步懂得恰当的处理建筑设计中 ⑴ 功能分析与空间体系的建立;⑵ 三大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⑶ 建筑体量处理基本原则,并能灵活运用,同时认识到这些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绪论:建筑与建筑观
* “建筑不是房子”——有些出乎意料
* 十种公共建筑的共性以及各自特点
※第一讲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要点
§1. 主体空间:理性部分好理解,感性部分只能是经验
§2. 辅助空间:卫生间平面布局、视线遮挡要求
§3. 交通空间:作为建筑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空间,交通空间是建筑师的“最爱”;如何掌握空间节点尺度适度扩大的度
※第二讲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
§1 主从式组合
* 单一主体空间的主从空间组织模式,和多主体空间的有什么差异
§2厅堂式组合
* 源于民居的厅堂式空间组合,古今中外的建筑实例,以及当代设计新的尝试;建筑形体上的特性
§3 廊道式组合
* 单外廊、单内廊建筑的建筑总进深、各类建筑的走廊宽度、走廊形态的规定性、形体的灵活组织以及交通枢纽的规定性;
§4 广厅式组合
* 目前最流行的空间组织形式,事实上已有几百年历史
* 广厅式组合与主从空间的本质区别;
§5 叠砌式组合    
* 并非所有高层建筑都是叠砌式空间组合,有些高层建筑作品,其实是水平空间组合——这一点较难理解
§6 套间式组合
* 其实是主从空间组合中主体空间被单元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廊道空间中,主体空间单元的一种连接方式
* 空间序列的节奏、循律、速度等
※第三讲    公共建筑平面布局
§1 功能分区的两种方式与适用范围
    * 空间属性的判断——主次、内外、动静
    * 竖向分区——理解“功能层”的概念
§2 三大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
* 建筑外墙与车行道路的间距
* 房间的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
* 走廊的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
* 疏散口、疏散楼梯的位置、设计要点
※第四讲    公共建筑总体布局与场地设计
§1 场地的基本组成及设计原则
* 1)建筑用地:不同建筑形态相应的空间组合方式以及适用性
* 2)室外场地:四种场地与建筑物的规划顺序,谁在前谁在后
* 3)道路系统:什么叫做“完整系统”(连接建筑所有出入口)
§2 总体布局的设计内容与技术要求
* 虽然是建筑设计第一步,但是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基础知识与技能
※第五讲    公共建筑造型设计浅谈
§1 建筑形式创作的基本理念
* 1)建筑的多重性:匠人产品与艺术创作;
* 2)建筑的本质特征:物质性、空间性、场所性
* 3)适用与美观之争:“功能 • 结构 • 形式”的三统一
* 4)继承与创新:建筑发展是连续性的?跳跃性的?
§2 建筑形式创作的美学法则
    * 重点:相关课程、跨界的知识对建筑创作的辅助作用
§3建筑形式美规律
    * 重点:“老生常谈”的形式美规律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价值

学习要求

各章要求:
※绪论:建筑与建筑观
* 公共建筑——建筑的分类、公共建筑的种类
* 建筑设计——“设计”的基本价值:观赏性 + 实用性
* 设计原理——原理课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第一讲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要点
§1. 主体空间
* 理性部分:基本使用要求(容量、采光、通风)对空间的规定性(平面比例、剖面比例)
* 感性部分:空间感对空间型的规定
§2. 辅助空间
* 卫生间的设计要点:设置前室、侧位尺寸、布置要求等
* 设备空间的空间规定性
§3. 交通空间
* 水平交通:门廊、门厅、走廊等设计要求
* 垂直交通: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技术指标
* 交通枢纽: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的组织
※第二讲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
§1 主从式组合    
* 空间形态:主体空间居中、辅助空间环绕、交通空间隐藏
* 适用于:主体空间数量有限,与辅助空间体量悬殊,如商场、展览馆、影剧院、车站、体育馆等
§2厅堂式组合
* 空间形态:以大厅、大堂为主要联系空间,主体空间、辅助空间分别与之联系,并通过它,彼此建立间接联系的空间组织方式,建筑以集中体量、带放射性特征为主
* 适用于:主体空间数量不多,体量较大,公用辅助空间的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多厅电影城、文化中心等
§3 廊道式组合
* 空间形态:以走廊为联系空间,主体空间(数量庞大、体量不大)、辅助空间分别与之联系,并通过它,彼此建立间接联系的空间组织方式,建筑以线性体量为主
* 适用于:大量使用,可用于几乎一切建筑类型,主要是教学楼、办公楼、医院等;形体的灵活组织
§4 广厅式组合
* 空间形态:主体空间融合成一个整体,辅助空间、垂直交通以封闭体量的形式置于整体空间中,交通空间隐藏(俗称空间中的空间)
* 适用于:新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建筑,也有用于新教学建筑的案例
§5 叠砌式组合
* 空间形态:空间向上叠加,有板片状分隔层,板片开洞,使视线可以向上发展,同时创造出多级竖向尺度的多层次空间,空间之间以楼、电梯连接
* 适用于:多层或高层建筑,面积无须太大
§6 套间式组合
* 空间形态:又称连续性空间,主体空间一间连一间,必须经过前一间才能到达下一间的空间组织模式,辅助空间放在一端,交通空间可以隐藏在主体空间中,也可以增设在主体空间之外
* 适用于:博览建筑的陈列厅
* 引出新话题:空间序列
※第三讲    公共建筑平面布局
§1功能分区的两种方式与适用范围
1.功能依据——位置、流程、关系
* 以剧场、车站为例,学习如何将功能关系图转译成建筑平面
2. 分区原则——主次、内外、动静
* 以餐饮建筑、旅馆为例,学习如何根据场地条件组织建筑平面
3. 功能分区的方式
* 多体量分散式水平分区、单一体量水平分区、竖向分区
§2三大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
* 人流、车流、物流起点与终点、设计要点
* 人流的聚集与安全疏散
※第四讲    公共建筑总体布局与场地设计
§1场地的基本组成及设计原则
* 1)建筑用地:建筑形态——集中、分散、院落、单元式
* 2)室外场地:集散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地、服务院落
* 3)道路系统:车行道路、步行体系的建立
* 4)场地绿化:建筑绿化的8种用处
* 5)建筑小品
§2总体布局的设计内容与技术要求
* 工作顺序:1)场地分区、功能地块的调配
2)联系组织场地之间的道路系统
※第五讲    公共建筑造型设计浅谈
§1建筑形式创作的基本理念
* 真——内部空间及外部造型统一
* 善——不为追求视觉冲击力而牺牲使用要求
* 美——积极探讨建筑可能性,美化人们生活
§2建筑形式创作的美学法则
* 1)力学法则:引力定律、稳定
* 2)视觉法则: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 3)社会法则:社会审美、公众情感
* 4)自然法则:气候、乡土、人文……
§3建筑形式美规律
* 1.统一与变化:统一是设计目的
* 2.均衡与稳定(特例:对称与不对称)
* 3.比例与尺度——建筑的骨干
* 4.节奏与韵律 ——生命的赞歌

考核标准

总要求:对公共建筑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有一定的系统认识;认识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分清主次,明确从初学者到成熟的建筑师这之间各阶段的追求重点与目标;了解建筑设计手法,学会分析建筑作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考核方式:给出一个设计方案,要求运用本课程所学内容对方案进行评价。
成绩评定:建筑专业—期末开卷考试(50%)+设计成绩(50%);城规—每讲附带作业或结课作业

教材教参

鲍家声,《建筑设计教程》,建工出版社,2009年
[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建工出版社,1982年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建工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工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刘云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工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日]香山寿夫,《建筑意匠十二讲》,建工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英]理查德•帕多万,《比例—科学•哲学•建筑》,建工出版社,2005年
[意]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建工出版社,2006年
[英]西蒙•昂温,《解析建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荷]赫兹伯格《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PETER GOSSEL, ARCHITEC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ENEDIKT TASCHEN, 1990
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年
[美]安迪•普雷斯曼,《建筑设计便携手册》,建工出版,2002年
[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江苏凤凰文艺,2012年5月
[日]北田静男,《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2016年4月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