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理论难题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明确和把握教材的要求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科书,它既不同于学术专著,也不同于专业课的教科书,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既要准确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要站到21世纪的高度,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既要强调教科书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又要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作到史论结合、深入浅出情理相融。
2、确定和突出教材的主题和主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3、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时代背景,又要根据发展了的实践要求,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有针对性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学生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主要内容应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内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指出,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本教材的内容。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十几种之多。本教材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了狭义和广义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用最简洁的话下了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总称。其中,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具有基础的根本的意义,基本观点是在基本立场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方法得出的,当然,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本身也包含有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通过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体现的。科学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本教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理解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绪论的第三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论述中。在这一部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而这不是编者的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体现。
教材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安排时,就注意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注意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简单相加,而是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内容和逻辑的安排上突出了重点,使之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首先要突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教材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如①唯物的观点、②辩证的观点、③实践的观点、④实事求是的观点、⑤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⑦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⑧人民群众的观点、⑨阶级的观点、⑩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⑾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理想的观点等,都力求讲清楚,使教材的内容既突出重点,又基本上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本教材除绪论外,共设七章。绪论开宗明义,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接下来写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再接下来写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容;最后写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教材前三章集中讲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有①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②有科学的认识论,③有马克思主义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根本立场,④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最基本原理,⑤还有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后四章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的展开和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从而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后四章除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外,还包括了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考虑到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专门讲授,所以,本教材比较多地是讲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重要思想。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全书中具有重要位置,学习这一章的目的,使要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学习这一章,要特别注意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要讲清楚,共产主义既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是始于足下的实际行动。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一些理论难题的认识和处理
1、如何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地位及其与世界物质性的关系。这是哲学界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在第一章要介绍。
2、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间,有上升,有危机,甚至曾经濒临崩溃。这些内容教材在第四、第五章讲的,
3、如何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教材在第六章作了论述。
按照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3个学分,54学时,除了节假日,我们实际课堂教学有48学时,这样少的学时数与要讲授的丰富内容形成明显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要在40多个学时讲清楚,是很困难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根本的出路是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按照邓小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不是一般地局限于或主要不是知识的传授。从这样的根本要求和特点出发,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对于由此所涉及的许多概念、许多人物、许多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专业知识等,可以主要地通过大家课外的多种学习方式,特别是一些现代信息传播方式,自主学习掌握。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考核标准
1、考勤占平时成绩10%、课堂实践教学占平时成绩15%、课程成绩占平时成绩25%,总计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40%,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 。
2、闭卷考试。理论考试。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和安排。
3、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的分值占总分的50%左右,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占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