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化工基础》是理科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密切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本课程担负的任务是:传授化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从事应用和开发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在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能较好地与工程技术人员相互配合。
《化工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化工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主要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知识,如何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知识去分析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并介绍了化学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流动模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设计能力。具体为:
1. 理解和掌握化工生产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
2. 掌握根据生产、科研要求和物质性质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去选择单元操作和设备的方法;
3. 熟悉和掌握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具备设计简单单元操作的能力;
4. 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调节,了解强化和优化单元操作过程的途径;
5. 了解化学反应工程学基本原理,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10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0%,课内讨论0%,练习允许5次全部重做。。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教材:
彭盘英,娄向东,《化工基础》,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参考书:
夏清,陈常贵等,《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武汉大学,《化学工程基础(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张濂,许志美等,《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