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作为消费者,我们会购买品牌,可是我们对品牌了解吗?我们是怎么接触到品牌的?本课程将带领大家集中研究品牌现象,为大家寻找答案。
品牌传播学是系统研究品牌传播规律和技巧的理论,揭示了品牌成长与发展的核心,是品牌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针对新闻传播类本科学生,其中广告学专业同学为专业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同学为专业选修课。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品牌传播意识,能够合理运用品牌传播理论和技巧,为专业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本课程开设学期如下:
广告学专业同学一般在大四上半学期开设,新闻学和播电视学专业同学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本人目前主要负责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工作!
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学分为2,学时为2。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第一章 品牌传播概述
1.了解我国品牌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
2.明确名牌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属性;
3.能够抓住品牌的核心价值。
第二章 品牌传播的基本问题
1.从传播学角度了解品牌传播;
2.对品牌传播整体层面的把握;
3.明确品牌传播的意义。
第三章 品牌传播的战略选择
1.了解品牌传播的四种战略;
2.能够将理论与案例有效结合。
第四章 品牌传播的基本要素
1.了解品牌识别的不同层次;
2.熟知品牌传播的基本元素;
3.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理解。
第五章 品牌传播与消费者
1.了解消费者及其买点;
2.正确把握营销概念的提炼方法;
3.了解营销传播渠道的构成;
4.能做出最优化选择。
第六章 品牌传播的手段
1.了解品牌传播手段的多样性;
2.对不同品牌传播手段能够理解。
第七章 品牌传播的媒介策略
1.明确媒介策略的影响因素;
2.熟悉媒介策划的程序;
3.能够了解媒介相关概念。
第八章 品牌传播的创新
1.了解品牌传播创新的背景和重要;
2.熟悉新媒体特性;
3.掌握新的营销传播方式。
第九章 品牌的全球化传播
1.了解品牌全球化传播的必要性;
2.把握文化差异对全球化传播的影响;
3.熟悉品牌全球化传播的主要策略。
第十章 品牌传播整合及效果
1.理解品牌传播整合的内涵;
2.熟悉品牌传播方案流程;
3.把握不同信息战略目标与方法。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进一步增强品牌传播意识,能够将品牌理论和品牌传播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并能够为生活和专业服务!为达到上述总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对《品牌传播》课程大纲了解,对品牌传播有一个整体认知;
2.认真对待课堂分享,选好品牌,将品牌故事和品牌传播理论有效对接;
3.认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能带领同学复习或回答老师提问;
4.有效利用“重复”的方法,能够抓取重点内容;
5.能够将品牌传播热点内容和师生讨论,做到教学相长,提升兴趣度;
6.保证课堂论文的与众不同,禁止抄袭,按时提交。
考核标准
1.教学标准——教师自我考核
上好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具体标准如下:
(1)合作——理论和实践合作;教师讲授和学生分享合作;课堂教学和学科内容合作;(2)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课堂上不分境内外生,一律平等;对学生亲而有距;(3)微笑——通过微笑提示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境外生,当学生在上课出现状况时,会走到身边对其微笑提示,耐心引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提问——课前复习提问;学生不专心时提问;与过去知识相联系时提问;重点学生重点提问;(5)有趣——课程导入要有趣,强化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时事热点,迅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6)重复——每周上课都要不断重复前面的内容,将本课程中“有效频次”等专业内容融入课堂7.细节——关注学生进步的细节;关注教室的空调电灯的开关;关注教室上课环境是否明亮;关注下课黑板是否擦干净,以身作则。
2. 课程考核标准——学生考核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注:平时成绩=考勤10%+品牌故事分享20%,期末考试形式为结课论文,重点要求学生将自己作为消费者,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一品牌进行分析,选题视角要细致新颖,字数3000字以上。
其中品牌故事分享和结课论文,在资源库当中都有上传学生作业和论文供参考!
教材教参
1.教材方面——不指定
本课程不指定教材,主要理由如下:(1)品牌传播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权威教材较少,新的相关领域研究层出不穷,指定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局限性;(2)本课程针对非广告专业同学上课,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
2.教参方面——一本为主,多本为辅
根据相关书籍比较,本课程教学大纲重点参考书目为段淳林等主编:《品牌传播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但具体内容有调整。(这本书目录清晰,能够较全面地涵盖品牌传播领域,较为适合本科教学;网上有相关电子书)
其他参考书目:
大卫•艾克等著:《品牌领导》,新华出版社,2001
余明阳等著,《品牌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李光斗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舒咏平著,《品牌传播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林升梁著,《整合品牌传播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陈兵著,《媒介品牌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补充资料——新案例新内容
虽然教参相对经典,但新鲜内容需要补充,主要资料来源为:《国际品牌观察》、《现代广告》等杂志;品牌报告、新营销、媒介杂志、淳林话品牌等公众号;相关专业网站。
除了上述资料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专业情况,不断调整课程安排,涉及非广告专业班级时,向新闻、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