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随到随学随时按照自主进度学习
加入课程 3人 收藏
分享到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面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程分32学时,2学分。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及时代特点,注重从思想引导与审美感悟角度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名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魅力。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从文化传播与审美感悟角度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在文学熏陶下,提高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文学不但可以经世济用,也可以带你追寻诗和远方。有文学情怀的人生是艺术的人生。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1. 从审美感悟角度感受中国现代文学名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魅力;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3. 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
4. 提高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要求

1. 课前按照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阅读相关作品。
2. 在校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通过论坛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学生,课后通过论坛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2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40%,课内讨论40%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教材:自编教材。
教参:
1.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版。(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
3.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月。
4.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