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专业、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分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运用现代文学观念梳理1917-201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特征,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讲授内容为第一章至第九章,从1917年文学革命到30年代小说。
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从文化传播与审美感悟角度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在文学熏陶下,提高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文学不但可以经世济用,成为从事文化传播或学术研究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带你追寻诗和远方。有文学情怀的人生是艺术的人生。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现代文学观念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及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特征;了解著名作家及作品;
2.在了解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播与审美感悟角度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4.通过文学了解中国现当代历史,认识社会;
5.提高内在文化素养,通过文学感悟人生哲理;
6.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传播或学术研究的专业人才。
学习要求
1. 课前按照本课程规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书目》阅读相关作品。
2. 在校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通过论坛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网络在线学习的学生,课后通过论坛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考核标准
1.在校学生考核标准: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第一部分为出勤考察,占总分的10%;第二部分为课堂讨论发言或论坛讨论发言,占总分的10%;第三部分为作业,要求写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占总分的10%;第四部分为期末考试,占总分的70%。
2.网络在线学习的学生考核标准: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第一部分为论坛讨论发言,占总分的20%;第二部分为作业,要求写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占总分的20%;第三部分为期末考试,占总分的60%。
3.在校生考试成绩分为五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需重新学习。
教材教参
教材: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版。
教参: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2.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月。
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7 . 李晓洁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