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中药学根植于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防病治病效果,较少的毒副作用,成为中华民族防病治病不可或缺的选择。同时,中药的作用也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对中药的认识和应用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与盲区,非常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式,通过合适的平台传播、普及中药知识,使人们对中药有一个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并能合理应用,让中药为人类的健康保健发挥更大的作用。
课程概述
本课程建设立足于介绍中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体现文化性、知识性、通识性的有机结合。为此,将本课程设计为以下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中药的概念与文化属性。通过中药名称的历史、来历的讲解,介绍中药的概念、内涵以及与中药相关的一些名称如中药材、中成药、本草等;介绍中药与产地、天然药、草药的关系与区别;从哲学、历史、饮食、民俗、汉字、文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中药的文化属性,凸显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原理与治病用药的智慧。从中医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引入中药的基本作用原理——以偏纠偏,着重介绍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理论的概念、作用与应用,并从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角度举例介绍古人对一些药物性能、功用认识的智慧。
第三单元,药食同源与药食两用。从讲解药食同源与药食同性的关系,介绍药食两用的概念,并进一步诠释药食两用品的确定、范围、品种、特点、应用原则等方面问题,举例常用药食两用品在生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名贵药材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通过分析目前对名贵药材认识与应用的误区,介绍名贵药材的概念、品种、范围、特点与应用原则,举例名贵药材的功用特点以及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第五单元,影响中药用药安全的因素。通过分析目前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上的错误与偏见,例举有关事件,介绍中药安全性的相关知识,(用量、品种、配伍、病证对应性、使用方法等),明白“凡药三分毒”的道理,重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课程大纲
考核标准
课程评分标准
本课程的综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满分为100分。总分≧60分,为课程合格;≧85分,为课程优秀
1、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通常会与每周学习内容同步发布(也有可能延后几天),以帮助大家回顾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主要形式为客观题,提交后系统自动给出评分。
2、互评作业
互评作业包括 答题阶段 和 互评阶段,都需要大家认真完成。
【答题阶段】:
互评作业通常会与每周学习内容同步发布(也有可能延后几天)。发布之后即进入答题阶段。这一阶段请大家认真回答并注意保存答案、及时提交,在答题截止时间之前可以随时对答案进行修改。
【互评阶段】:
在答题截止时间之后,自动进入互评阶段,这时不能再修改自己的答案,但可以看到参考答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这一阶段需要对至少3名同学的答案进行评分。互评截止时间后,取所有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次作业的最终成绩。
请大家注意,完成答题但没有完成评价任务同样不能获得互评作业分。
3、线下期末考试
授课临近结束,可报名参加线下期末考试。
4、“翻转课堂”加分
根据课程实际运行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协助组织、参与、课堂表现优异的学员,可在综合成绩上获得额外加分。
以上四部分综合而得的分数为的综合成绩。
学分学习者综合成绩通过所在学校教务处规定(各校慕课学分政策,请咨询所在学校教务处),“好大学在线”可向学员所在学校教务处申请学分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