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学科的关键基础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要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着重于学科的知识基础,着眼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首先描述了人车路和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如驾驶员特性、行人特性、交通量特性、速度特性、密度特性、延误特性及速度流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初学者对交通流的特点有总体的认识。为了得到这些特性的具体数据,讲述了科学的交通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并对交通流中的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了科学反映交通流特性的本质,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排队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等诸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分析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同时,为了研究道路的承载能力,讲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和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在道路系统中,道路系统规划是重要的前提,因此,课程包含了交通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具体的规划方法。此外,为了提高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讲述了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管理手段,诸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信号灯的配时优化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就当代人类关心的典型问题诸如停车难、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机理和解决办法进行了专门的讲解。为了未来的发展,课程还就智能交通问题、公共交通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得益彰的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提出创新思想,将“反转课堂”的教学思想逐步引入教学当中。在学习评价过程中,注重全过程评价,即将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及考试成绩相结合,按照合适的比例综合评定最终成绩。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本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以《交通工程学》课程重点内容为建设对象,以核心的知识点为突破口,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关键问题为主要目标,学生们通过阅读教学大纲、观看相关知识点视频、观看教师的PPT教案等方法学习基本知识,教师加强网上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测试、辅导老师提供辅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借助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这门专业基础课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学习要求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学习者通过前两次的课程引起对交通工程专业的兴趣。
2、交通工程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分散,所以学习者要通过课件中的提示找到重点,由点及面,循序渐进。
3、这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案例的学习要重视,尤其是课程中提到的问题大部分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大学城的交通网络问题等,所以,要理论结合实际。
4、该课程安排了6位老师,学习中多与老师交流,多产生奇思妙想。
5、学习过后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尺,也是大家学习态度的体现,大家要重视,积极参与考核。
6、学习中有什么新的间接和体会,与在线老师多交流。
考核标准
注重在线学习的考核,将课前在线考核纳入综合成绩评定,根据在线时长、预习考评成绩确定课前考核成绩,提高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研讨中的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重,切实做到线上成绩、线下成绩、考试成绩合理分配,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具体各部分所占比例,将在正式开课时公布。
教材教参
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行业认可的优秀教材和参考书,具体如下:
1)教材: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 任福田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7
《交通工程学》 王炜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
《交通工程导论》 巴兴强 主编, 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9
2)参考资料
《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分析技术》 杨东援 段征宇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城市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陆化普 王长君 陆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交通工程学》实验指导书,臧晓冬,自编讲义,2014
智能交通网:http://www.21its.com/
中国智能交通社区:http://bbs.zhinengjiaotong.com/
交通规划设计知识服务平台:http://www.jtghsj.cnki.net/
智能交通模型
http://baidu.ku6.com/watch/6641599741060219546.html?page=videoMultiNeed
智能交通系统三维3d动画演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Y0OTI3Mjg=.html
交通安全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48VAByHH98/
未来交通实验室:http://futuretransportlab.com/vid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