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一门法学类创新通识课程,是针对非法科学生全面了解现有法律制度,理解中西法律文化差异的一门人文素养课程。课程自2012年开设以来,因通俗易懂的语言,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针砭时事的热点事件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课程考虑到非法科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的现实需要,融合法学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其中最重要且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课程内容(如人权保障、死刑存废争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合同法、侵权与赔偿等),让学生知道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及如何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而纠纷发生时又该如何解决等,侧重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判断能力。
课程内容集理论法与部门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为一体,包括了法科本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如宪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和诉讼法等。课程通过对知识点和典型案例的学习,通过对中西方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对社会事件做出法律分析和判断,学会“法眼看社会”,提高自己的法律人文素养。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1、了解法律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认识到中西法律文化之别。
2、了解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和诉讼法灯部门法的内容,以及和西方法律制度和典型案例的比较。
3、了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道路,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学习要求
1. 认真观看教学视频,浏览教学课件,学习理论知识。
2. 认真思考每章后的作业题,对案例分析要深入理解。
3. 深入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欢迎提出各种疑问。
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由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组成。
期末综合成绩=线上成绩*50%+线下成绩*50%。
线上成绩:课件浏览、客观练习、主观练习、课内讨论。
线下成绩:以面授课程形式进行。
教材教参
1.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徐爱国,《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4.邓冰、苏亦群编译,《大法官的智慧(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
5.徐爱国,《西法肄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6.(法国)菲利普.尼姆,《什么是西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