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化工原理课程主要介绍化工生产中一些具有共性的操作,即单元操作。是一门工程性课程,在我国现有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化工原理归属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覆盖基本理论、实验、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在化工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教育的一门主干课,该课程的水平和教学质量被视为衡量化工类专业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课程密切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是化工、轻工等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也是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本课程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主要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知识去分析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启发式、双相互动式教学方式取代传统方法,精心设计课堂讨论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专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系统地设计“专题讨论课”模式,由学生独立完成调研、准备、课件制作、上台讲解、解答问题、完成作业等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三维动画、录像等手段制作全套课件,该课件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缓解了缩减学时与拓宽知识面的矛盾,尤其是化工设备部分的讲解效果更为明显;开展双语教学,密切结合东西方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跟踪并引入世界著名教材和先进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层次,起到良好的效果,为学生从单纯学外语到在使用中学外语的过渡和转化奠定了基础。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化工原理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设计能力。具体为:
1.理解和掌握化工生产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
2.掌握根据生产、科研要求和物质性质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去选择单元操作和设备的方法;
3.熟悉和掌握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具备设计简单单元操作的能力;
4.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调节,了解强化和优化单元操作过程的途径 。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10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0%,课内讨论0%,练习允许3次全部重做。。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教材的选用:
1.夏清,《化工原理》,面向21世纪教材《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多学时专业使用)
2.Warren L. McCabe, Julian C. Smith.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多学时专业使用)
3.王志魁,《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第三版,第一届优秀畅销教材奖(少学时专业使用)
4.姚玉英,《化工原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4第一版,
5.广州大学化工原理教研组,《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6.贾绍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参考书:
黄少烈,邹华生,《化工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伍钦,邹华生,高桂田,《化工原理实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教师参考书目:
1. 柴诚敬,张国亮主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4. 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著.化工原理.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5.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第一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6. 黄少烈,邹华生主编.化工原理.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何潮洪,窦梅,钱栋英.化工原理操作型问题的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8. 丛德滋,丛梅,方图南编.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