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课、必修课、基础课。心理学课程一方面承担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传授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学习、教学中的心理学规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特点,具备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教育活动所要求的心理品质、职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合理地进行人生发展规划,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人类的自我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性观、人理观,形成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的责任。因此心理学课程在教师专业化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广州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具有非常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广州师范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和原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专)教育系的心理学课程。早在1984年,原广州师范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就在老一辈著名心理学家吴江霖先生的带领下成为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硕士点,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成为国内知名的心理学研究基地之一。原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专)的心理学课程20世纪90年代初即评为广州市重点课程,1997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具有非常良好的基础。
2001年新广州大学合并成立后,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蔡笑岳教授的带领下,通过整合力量,引进人才,广州大学的心理学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于2001年开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2004年开办心理学本科专业,2004年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007年获得应用心理学硕士点。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实验室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实验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成为广东省的重点扶持学科。在心理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开设的心理学课程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经过不断的建设,心理学课程2007年被广州大学评为广州大学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蔡笑岳教授被广州大学列入“名师培养计划”人选。现在广州大学的心理学课程每学年涉及的教学对象达几十个教学班逾千学生,课程的受益面广,影响面大,在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及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各种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需要、动机、人格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方法。形成比较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思想方法,为后继的相关教育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学习要求
1、强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
2、加强案例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
4、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5、充分利用网络与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了解科技前沿,掌握先进的新成果;
考核标准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一)平时成绩的获得(占30%)
1.考核内容及比例分配
(1)准点和到课得分(5%)
(2)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得分(5%)
(3)完成作业情况得分(20%)
2.考核方式
随堂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
(二)期末成绩的获得(70%)
在考试周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
二、期末考试的内容构成及题型分数分布
(一)内容比例
第一章 导论 20%
第二章 心理过程 40%
第三章 心理状态 20%
第四章 个性心理 20%
(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15%
填空 20%
选择 10%
简答 28%
论述 27%
教材教参
教材: 蔡笑岳.《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参考书: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