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1-6个分课程,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既具有基本的理论功底、又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特点包括: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大,从二年级一直到四年级;课程内容循序渐进,设计课题具有训练目标上的连续性;学生需要借助徒手绘图、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式提高设计能力;学生的课程理论修养和设计能力相辅相成;是一门与多专业、多课程有较大相关性的课程,如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共享本课程,课程内容又与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以及相邻土木类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关。
本系列课程每学期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开课学期开设相应的学期分课程。对于建筑学专业,每学年的上学期分别为二、三、四年级开设建筑设计1、3、5,每学年下学期则对应开设建筑设计2、4、6。学生应根据当时所在年级和上、下学期,学习对应的分课程。
学生的考核成绩按学期计。每学期的考核成绩由按该学期1(2)个设计课题图纸评定的平均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图纸评定平均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在平时成绩中,线上成绩占50%,平时设计过程成绩占50%。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一、建筑设计1
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培养其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有关建筑及建筑设计的基本认识。(1)建筑功能
通过设计深入地认识使用功能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了解形式追随功能是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建筑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在本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同时不同类型的建筑也有共同的要求。课程要求初步掌握这些基本观念,并在设计中满足上述各项要求。注意寻求基于使用上的特殊要求而获得建筑艺术特征的机会。幼儿园设计通过关注特殊人群的使用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建筑环境
通过设计更深入地认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用地的外围环境是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学生应该注意分析用地的方位、气候特点、周边的道路交通条件、周边景观环境,建筑环境等。同时,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绿化设计、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关系是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注意寻求基于对环境条件的分析而获得建筑构思特色的机会。
(3)建筑技术
通过设计更深入地认识技术因素(如采光通风,结构,材料等)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本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方案切实掌握一些基本技术内容:楼梯的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结构方式、梁和板的悬挑。要求掌握场地设计的相关内容:小汽车行车道路、转弯半径及停车位等的设计。
(4)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手头表现能力和表现技巧,排版构图的能力以及文字的表达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和相应的技术规范。
二、建筑设计2
(1)建立复合空间的概念,熟悉建筑空间的设计技巧,熟悉建筑基本构造,熟悉不同建筑表皮材料的合理运用。
(2)理解建筑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建筑形式与空间的文化诉求。
(3)掌握复杂建筑功能和各种流线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场地、建筑形体的设计能力。
三、建筑设计3
(1)理解与掌握具有综合功能要求的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2)掌握及解决人、建筑、环境的关系,重点熟悉并解决建筑的竖向关系以及坡地建筑的设计特点;
(3)培养和训练构思建筑的空间组合的能力;
(4) 培养及提高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调研、分析、创新的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及设计成果表达能力。
四、建筑设计4
(1)了解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内部空间组成;学习并掌握博览建筑平面空间组合的方法,有机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间以及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和交通流线,合理处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衔接过渡、单体建筑与群体环境的关系;
(2)学习掌握博物馆建筑的功能、结构、消防要求,建立建筑、技术、构造等基本概念。
(3)运用《城市规划原理》所学习的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尤其是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运用居住区规划的基础理论处理建筑群体空间设计问题。
(4)培养收集资料处理、采集信息、综合表达和运用相关法规规范的能力。
通过学习国内外优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了解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技能。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营造具有社会、经济、历史、空间艺术内涵的居住社区环境。
五、建筑设计5
(1)建立城市物理、商业、空间以及尺度意识;
(2)能基本处理高层建筑与城市交通与景观等关系;
(3)基本掌握多功能高层空间组合方法;
(4)正确选用结构体系;
(5)合理运用有关消防等技术规范;
(6)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及三维图。
六、建筑设计6
(1)了解国内、外同类建筑设计动态和发展趋势;
(2)掌握大跨建筑空间组合方法;
(3)熟悉有关视线、音质、抗震(高层结构抗震)和安全防火等技术规范;
(4)掌握正确的结构体系与结构选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布置方法;
(5)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及三维图。
学习要求
一、建筑设计1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第一阶段,要求在《建筑设计初步》《建筑概论》等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
二、建筑设计2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第二阶段,要求在《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建筑设计1》等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
三、建筑设计3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第三阶段,要求在《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1、2、3》等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
四、建筑设计4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第四阶段,要求在《建筑设计初步》、《形态构成》、《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1、2、3》等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
五、建筑设计5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第五阶段,涉及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理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等,前修课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4》,《城市规划原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课程。要求在《建筑设计1-4》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理解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初步掌握空间组合和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
六、建筑设计6
本分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的最后阶段,涉及的基本理论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声学设计原理等,前修课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5》,《城市规划原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课程。要求在《建筑设计1-5》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理解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掌握空间组合和技术要求均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10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0%,课内讨论0%。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一、建筑设计 1
教材:
1.龚兆先,赵阳编著.《幼儿园建筑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2、Frank D.K.Ching,《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爱德华?T?怀特,《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帕科阿森西奥编,刘培善译,《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
5、刘宝仲主编,《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6、方威孚等编,《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天津科技出版社,1986年
7、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幼儿园建筑设计图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8、各种建筑杂志
二、建筑设计2
教材:
1.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1.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现代建筑集成——商业建筑》百通集团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4.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5.各种建筑杂志
三、建筑设计3
(1)朱守训编著,《酒店 度假村开发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唐玉恩等,《旅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3)卢济威,王海松著,山地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4)《建筑设计资料集4(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5)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4月
(6)各类建筑书籍及杂志等
四、建筑设计4
1.《博物馆及艺术中心》 贝思出版有限公司编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博物馆建筑设计》 邹瑚莹, 王路, 祁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美]布伦特•C•布罗林,翁致祥,叶伟,石永良等译,《建筑与文脉一新老建筑的配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俄]O•N普希金,韩林飞译,《建筑与历史环境》,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7.《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平 王仲谷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8.《住宅人居环境设计》 林其标、林燕、赵维稚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9.《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朱家瑾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五、建筑设计5
教材:
卓刚 李雪 《高层建筑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版
参考书目:
1、[美]A.尤金.科恩 保尔.卡茨《办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版
2、刘建荣 《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3、朱德文 牛志成《电梯选型、配置与量化》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版
4、许安之 艾志刚《高层办公楼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5、王文卿,《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6、佳隆、王丽颖、李长荣,《都市停车库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7、翁如壁 《现代办公楼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年版
六、建筑设计6
教材:
1.刘振亚,《现代剧场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
2.吴硕贤,《建筑声学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
参考书目:
1.(日)服部纪和,《音乐厅•剧场•电影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4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6月
3.荆其敏,张丽安,《影剧院设计图解》,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4.梅季魁,《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5.吴德基,《观演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