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随到随学随时按照自主进度学习
进入学习 49人 收藏
分享到

课程介绍

刑法课程简介
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基本部门法。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本科层次法学专业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进行讲授。在刑法总论中,主要阐释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以及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效力与方法、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责任以及有关犯罪认定和刑罚适用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制度。在刑法分则中,主要讲授具体犯罪概念、构成要件及法定刑。在分则教学中,对具体犯罪的讲授有详有略。对于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多发的、疑难的犯罪详细讲授,对于司法实践中不常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罪名,略讲或不讲。刑法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培养学生将刑法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具体犯罪概念、犯罪构成要件等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例中,并用之解决具体案例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法学研究或者司法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系应用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刑法学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具有广义、中间意义和狭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广义的刑法学,是指研究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一切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刑事实体法规范、刑事程序法规范、刑事执行法规范以及犯罪原因和对策等。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实际上是刑事法学。中间意义的刑法学,是指解释现行刑法规范,阐释现行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研究刑法历史以及比较不同国家刑法的学科。狭义的刑法学,则仅指研究一国现行刑事实体法规范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对现行刑法规范的解释。本课程所讲的刑法学,是狭义的刑法学。其任务在于使学生较为熟练地了解我国现行刑法的基本规定,提高学生的刑法理论素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制度,并牢固掌握我国刑法的各项具体规定,使其能够正确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准确适用刑罚,为学生今后从事刑事司法实务、理论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服务。
   三、适用专业   
法学及其邻近学科。
   四、先修课程   
宪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民法。
   五、学时、学分
刑法学(总论): 54学时,3学分,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第一章 刑法概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刑法的创制和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了解刑法和刑法学的关系;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目的和任务、理解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概念和门类。
二、学习内容
刑法的概念、性质及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的目的与任务。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刑法的目的与任务。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范围界定;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深刻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二、学习内容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刑法基本原则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以便正确地处理不同地域、不同人和不同时间所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
二、教学内容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中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中保护原则。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原则。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刑法生效的方式。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中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
第四章 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及特征;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基本要件及意义;对犯罪构成有一个总体上了解。
二、课程内容
犯罪概念。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的含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的特征。犯罪构成的四方面要件。犯罪构成的意义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犯罪的本质概念与形式概念,犯罪构成。

第五章   犯罪客体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作用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二、课程内容
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犯罪客体概念、犯罪客本质与犯罪客体的作用。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含义和意义。
二、课程内容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害行为、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危害行为的含义与特征、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不作为的义务来源、危害结果特征和种类。
第七章 犯罪主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
二、课程内容
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程度、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犯罪主体的身份、单位犯罪。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有关因素、犯罪主体的身份。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以及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错误以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
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期待可能性、严格责任、犯罪目的与动机、认识错误。
三、教学重点、难点
犯罪过失及其类型、期待可能性、严格责任。
第九章    正当行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正当行为的概念和 特征;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要件以及二者的异同;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掌握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二、课程内容
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行为的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特殊防卫权的概念实行特殊防卫的条件。防卫过当的概念及特征。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要件。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点。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避险过当的概念和构成条件。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全部内容均需重点掌握。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诸形态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
二、课程内容
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犯罪中止形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犯罪未遂形态、犯罪中止形态。
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和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理解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掌握对数罪形态的认定和处理原则。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二、课程内容
共同犯罪概念、成立要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主犯、从犯、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共同犯罪的认定、主犯、从犯、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一罪与数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二、课程内容
一罪与数罪概述、一罪与数罪区分的标准、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想像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继续犯、结合犯、集合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像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继续犯、结合犯、集合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考核标准

课件浏览100%,客观练习0%,主观练习0%,课内讨论0%,练习允许1次全部重做。
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成绩以当时的课程内容为准,一旦合格,可以申请证书。申请证书后,以结课处理,成绩不再改动

教材教参

刑法学课程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刑法学》编写组:《刑法学》(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版。

二、刑法总则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八版),法律出版社2018版。
3、陈兴良著《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4、邵维国著《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6、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版。
7、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9、[日]西原春夫著,顾肖荣等译:《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1
10、陈忠林著《刑法散得集》,法律出版社,2003版。
11、邱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3版。
12、胡云腾著《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版。
13、李晓明著《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4、韩玉胜主编《新编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张能宝主编:《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归类精解》(2006年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法律考试中心编:《司法考试历年试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7、袁登明编著:《刑法45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18、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赵秉志、张军主编《刑法解释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李国如著《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1、赵秉志主编《中国刑法实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李居全著《犯罪概念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肖中华著《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姜伟著《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25、林亚刚著《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陈兴良著《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田宏杰著《正当行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8、王政勋著《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9、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0、阴建峰、周加海主编《共同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张文等著《刑事责任要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联系客服
经检测,当前账号未设置邮箱,请设置邮箱

添加邮箱之后即可用邮箱登录!

忘记密码时,只能通过邮箱找回!

添加邮箱

请您添加邮箱,否则就无法进行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