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32学时,2学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形成正确的班级教育管理的观念,掌握比较系统的班级管理原理和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能够运用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为今后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大纲
学习目标
1.理解班级的地位和作用,班级管理的任务及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借鉴优秀班主任成长的经验和工作艺术,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班级管理原理设计班级管理活动,诊断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导班级集体建设,引导小学生的发展。
3.在理论学习、讨论交流、见习观摩等活动中有意识了解和积累小学教育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关注教育实践及学生发展的意识,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
学习要求
1.认真听取教师课堂讲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情境模拟等活动。
2.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及课前学习准备。
3. 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按要求完成课外作业。
考核标准
考评方式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三个目标领域的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一、考评内容标准
1.参与学习与讨论交流的态度与表现,占总评的10%。
要求参与学习讨论应该积极主动,按要求作好必要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有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作业的质量,占总评的20%。
(1)优秀班主任成长经历给我的启示
要求具体明确从优秀班主任成长经验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2)运用班级教育管理原理分析案例
要求根据班级管理过程及原理分析班级管理案例,可以选择从某一个视角作深入的分析。
(3)设计一份班级活动方案
要求设计的方案符合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的要求。
(4)设计一个教育情境应对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问题诊断准确、分析准确、设计的方案可行。
根据四次作业的成绩综合出作业成绩,
3.考勤表现,占总评10%
4.期末考试,比较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占总评的60%。
二、考评方式
根据课堂讨论表现、作业质量、考勤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得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其中考勤10%,课堂讨论10%,作业20%,期末考试60%。
教材教参
1.教材:
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通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教学参考书:
韩东才等,《班主任的基本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齐学红,《班级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